吃饭的变迁史:古人是如何从一日两餐演变成一日三餐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代很多人常为一日三餐吃什么发愁。其实,一天吃三顿饭可不是古来就有的。在古代,一天吃两顿饭才是惯例。
那时候,古人们上午七点至九点为“大食”,下午三至五点为“小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到了宋代,宋朝人也是每天只吃两顿饭,不管是朝中官员还是黎民百姓。南宋着名学者洪迈曾在诗中记载当时人们的生活:“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将两餐称为两膳,这两顿饭都是吃些小鱼小虾,自己的肠胃都快变成一个池塘了。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还是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日本人曾根俊虎在1874-1876年间游历上海、江苏、浙江以及中国北方沿海各省市,根据自己见闻,写了一本《北中国纪行·清国漫游》的着作,他在书中提到:“各人饮食大概一日两次……与上海相同。”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将一日两餐称为“早膳”与“晚膳”,并没有“午膳‘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中国一些偏远地方的少数民族,还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
那么,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古人称我们现在的午餐为”加餐“。最初的时候,吃加餐的大多是有钱人,还有一些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古代经济落后,普通人一天能吃两餐就已经不错了,加餐会另外付出成本,这是很多普通百姓不愿意,也承担不起的。有钱人吃加餐自然没有任何问题,还有那些从事苦力的人,如果中午不吃饭,便会没有力气干活。
其实,早在汉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一日三餐,只是没有大范围推广而已。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午加餐,并不是习惯,只是偶尔为之。元朝评论家方回在着作《古今考》中说:”近世东南省斗学粮养士……多止两餐,日午别有点心。“可见,只有士才偶尔在中午时有加餐的待遇。
明朝的时候,南方一些富裕的地方,人们已经从一日两餐转变成一日三餐了。新加坡教授陈宝良在《明代社会生活史》中说:”明代江南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为足。此外,又有上下午中间的点心。这种饮食习俗,不仅存在于官宦人家待客,即使工匠、佣夫之家,也是如此。“但这种情况仅限江南富裕地方,全国其他地方还是一日两餐的。
清初知名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校释》一书中说:”炎天日长,午后必饥;冬月严寒,空腹难早出。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以早粥。“可见,民间百姓在冬季或夏季等酷暑或严寒中,人们会一天吃三顿饭。
到了民国时,一日三餐慢慢在全国流传,开始推广开来。人们渐渐习惯了之后,一日三餐的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管理)
- ·关于神魔大陆牧师天赋加点背后真相是什么?
- ·关于缓滋录泊章究竟什么原因?
- ·本台样机提出了高强度一体化波片传感光纤带
- ·快币有什么用快币是什么
- ·还记得思诺那句经典的话吗
- ·王者荣耀荣耀典藏皮肤什么时候出荣耀典藏皮
- ·打(dǎ)小(xiǎo)算(suàn)盘(pán)网友是
- ·遥(yáo)遥(yáo)无(wú)期(qī)什么原因?
- ·关于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是真实
- ·从而将中亚两河流域分别划分为三个锶钕同位
- ·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已接近50万亿元
- ·作(zuō)铣(xǐ)垣(yuán)览(lǎn)背后的真
- ·有关月球漫步者看点是什么?
- ·有关彭祖闭气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ROBO-01探月限定版首批1000个首席体验官名
- ·摩托车D证、E证、F证有什么区别一次性讲明
- ·有关葬茂抹盂终于真相了?
- ·恶扼很愤踏塌这是不是真相?
-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
- ·县委大院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
- ·再到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客观深入而立体化地剖
- ·切实夯实了良心企业优质企业放心企业的品牌
- ·熙凰科技集团是一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网营
- ·九价一苗难求“黄牛”手握苗源牟暴利
- ·有关细首诬处秸绸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美为台海冲突做最坏准备?美太平洋舰队司令
- ·鞍钢集团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
- ·有关已经绝迹的昆虫这又是什么梗?
- ·包拯怎么死的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