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沁县这个村引起全沁县的羡慕!

最后编辑时间:2024-05-06 21:18:3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田野翠绿,池水清清;微风拂处,清香阵阵。4月24日,记者走进南里镇樊村,醒目的文化墙散发着缕缕传统韵味,墙体雪白的农家小院里花草溢香,干净清爽;村道两旁的风景树挺拔俊秀,浓郁的自然田园景色让整个村子灵动不失典雅,给人一种“摇漾景色新,疑在景点行”的感觉。和美乡村建设正在樊村蓬勃开展。

  樊村位于沁县县城南4公里,距南里镇人民政府4公里,身处黎霍高速连接线国道、段宜线交会的“金三角”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南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樊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支撑,大力推进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治理及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樊村党支部用“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依靠党支部龙头引领、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了村美、业兴、民富。

  乡村振兴,关键靠什么?樊村党支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基层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工作方案,组织党员干部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召开党建工作例会,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通过学习培训,把党员干部打造成“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乡村振兴的坚定推手和联系服务群众的贴心好手。

  来到樊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坐着拉家常。“过去这里一片荒草地,现在已经建成高标准的休闲娱乐广场了。”村民高兴地对记者说。乡村之美,贵在环境。过去,樊村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村里的泥砖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该村大力宣传和美乡村建设的好处,发动村民参与建设行列,全村拆除乱搭乱建40余处,分类垃圾桶1000多个,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绘就和美乡村建设图景,需要执好产业发展之笔。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樊村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近年来,樊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支撑,立足村域实际,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体系。2023年,樊村顺应产业革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创新发展生态渔业产业,重点推广蟹稻共生生态综合种养模式,30亩稻田首开沁县稻蟹共生先河,带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一田多获、一水多用”,亩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今年村集体扩租25亩农田建设稻田,目前正在进行平田整地及进水渠建设,预计5月10日完成工程建设,5月中旬开始进行插秧苗。届时,樊村将拥有50亩稻田,年底将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樊村自来水主管道更换项目申报资金80万元。目前,部分农户已接通新管道,接下来继续进行地下穿管工作并掩埋已经接通的水管,预计5月10日完工,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樊村483户村民的饮水问题。

  乡村和美,既看“颜值”更看“气质”。樊村将继续深入落实生活垃圾不落地机制,对居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建筑垃圾、柴草等卫生死角进行集中彻底清理整治,并对樊村东新村段修缮加固排水渠、勾盖板及硬化相关路面约160米,修缮加固水稻灌溉渠300米。围绕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新建长550余米、宽2米、深1米的蓄排水渠,同时解决100余亩水稻用水。

  一个个崭新的规划正在樊村党员领导干部的笔下描绘。夜幕降临,村民们成群结队,在太阳能路灯照射下,或田野、村庄散步,或在音乐旋律中跳起了广场舞,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