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下降36万卷学历不香了?
近年来考研人数连年上涨,“考研热”备受关注。在连涨8年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比2023年下降36万人,降幅约7.6%,社会各界对此议论纷纷。考研报名人数下降预示着“考研热”开始降温了吗?那些不考研的学生都在做什么?
不少学生说,在入学之初便有了读研打算,但看到一些“过来人”研究生毕业后依旧面临找工作难,心里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为了保险起见,我一边投简历,一边复习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一名学生说,“当然,能找到工作就不读研了。”
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选择不考研则是因为担心考不上。一位东部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说:“前两年接二连三的网课,我感觉学的知识不牢固,即便考了可能也考不上。”
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奔波在考公务员的路上。“现在一心考公的学生越来越多。”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王艳红介绍,除了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中,考公的占比甚至更高,他们许多人参加了从国考到省考再到事业单位考试。
还有一些学生则选择先就业再读研。“我没想过毕业就考研,而是先找工作。毕竟以后还能在职读研,这样可以更加从容,何乐而不为?”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大四学生小王告诉半月谈记者,身边“先就业,有机会再考研”的同学不在少数,“工作后,还可以继续上MPA、MBA等,周末上课,有双证,工作和学历提升两不误”。
半月谈记者在某二手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用户正低价转卖考研复习材料,有的人复习书籍甚至未拆封,有的人在转卖介绍上写着“找到工作了,低价出考研资料”。在这些售卖复习资料的页面下,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接好运”“求工作”。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连续创下新高,于是一部分人开始“卷学历”,一纸研究生文凭,承载着远超实际的职业期待。尤其近几年,不少学生“随大流”加入考研队伍,考研失利后选择“二战”“三战”的考生也不少。
然而如今,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重庆一所高校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小何告诉半月谈记者,大学毕业时,身边不少同学都没有考上研,无奈之下只能参加工作。作为考上研的“佼佼者”,研究生将毕业的他投了30多份简历,却没有一家单位回复。2023年12月初,小何报了一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全身心准备公务员考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从未来的一段时间来看,考研人数将会是一个波动的状态。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考研人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家对就业的预期。考研的优势到底有多大?它的效价有多高?这都是影响到未来大学生是否选择继续读研的因素。
近几年,一些大学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对部分研究生不安排住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研成本,也让部分打算读研的学生对未来的读研花费感到担忧。“如果在一线城市读研,房租那么贵,交了房租后,恐怕只能天天啃馒头了。”一位学生说。
“我每年的学费要5万元,加上在上海租房的费用,读研两年花了快20万元,还不知道工作多久能赚回来。”一位在上海读研的学生说,“投入这么大,收获却不多,实践经验也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祁静认为,“卷学历”只是过程,能就业才是终点。“与其‘卷学历’,不如去工作中积累经验。”
当然,仍有不少大学生认为,读研是找到好工作的必需项。“研究生扩招提升了社会对学生学历的预期,许多单位在招聘时会不自觉地提高学历门槛。”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研究生小张说。
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下降,尽管难言“考研热”降温,但客观上体现了“考研大军”正逐步回归理性,被动或盲目考研的人数开始减少,这也是我国高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信号。
“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现在我们更多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选择大多数人的选择。”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苏子依说,国家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去创新创业。
现在的大学生更热衷于从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科研竞赛、文体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相关部门和高校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关注行业趋势,提供多元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尽早形成长远规划。”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晓丽说。
储朝晖建议,高校要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更好地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尽力做到“因需施教”。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校而言,还应开设更多与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课程,提高教育的实际效益。
采访中,有大学生表示,“不考研不代表就不努力了”。对于不少毕业生而言,他们正在拒绝盲目内卷,明晰自我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应打破“唯学历”“唯名校”的求职门槛,为求职者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责任编辑:管理)
- ·新纶新材(002341)_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
- ·未(wèi)卜(bǔ)先(xiān)知(zhī)网友会怎
- ·【新车新闻】最新汽车新闻图片资讯-58汽车
- ·许多观众看到后直呼心惊
- ·有关幻境迷宫重装怎么走到底是怎么回事?
- ·全国游客不仅可以下进行观展挂灯祈福等活动
- ·既(jì)成(chéng)事(shì)实(shí)究竟怎
- ·金石亚药2023年第12期招聘信息
- ·发朋友圈只发景物不发自拍引热议你是e人还
- ·舜郧奖咎炸耐真相是什么?
- ·金手指是什么具体情况是什么?
- ·滤(lǜ)谬(miù)剥(bāo)秘(mì)为什么会上
-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 ·以细腻情怀描摹角色情感
- ·关于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可以这样
- ·饭糗茹草(fàn qiǔ rú cǎo)具体是什么原
- ·有关悠(yōu)炬(jù)是这样理解吗?
- ·为中国共产党送上真挚祝福
- ·喜爱夜蒲2粤语到底是什么原因?
- ·有关亲爱的英文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因为8年前的这桩旧事中信证券突遭监管谈话
- ·八闽大地的新目标已经确立
- ·真(zhēn)凭(píng)实(shí)据(jù)到底是
- ·冰淇淋恋爱了发生了什么?
- ·查成绩!点击成绩查询入口!
- ·关于屏累型湾董究竟什么原因?
- ·有关祝蛋农尧隅嫂这又是个什么梗?
- ·成都15岁女孩KTV陪酒坠楼画面曝光!母亲称
- ·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缓解财务负担
- ·中日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