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1936年1月组建的红一军团红1师红3团沿革至今的四个红军连

最后编辑时间:2025-06-29 14:19:3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1936年1月,红一军团的指挥部及红1团、红13团抽调了精干骨干以及两个连队,共185人,同时,陕北地方红军也加入了其中,最终重新组建了红3团,团长由曾保堂担任,政委则是肖锋,红3团被划归到同时重建的红1师的建制之下。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8月20日,红1师被编入八路军115师,并组成独立团,而红3团也随之改编为独立团的第3营,营内共有4个步兵连。平型关战役胜利后,独立团第3营跟随杨成武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前往蔚县。到1937年11月,第3营与第1营一同扩编,合并成晋察冀军区独立第1师第1团。

  新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独立第1师第1团,编制由6个原红军连队组成,包括独立团第1营的2连、3连、4连,以及第3营的1连、2连、3连。此外,红3团团部则被改编成了1团第3营的营部。独立团第3营中的第4连被调出,并与原独立团第1营的1连、2营的1、2连合并,组成了新的3团,并以第4连为基础,扩编为3团的第3营。后来,第4连先后编入了晋察冀军区第六支队(邓华支队)的31大队3营,冀热辽挺进军第6团3营,晋察冀军区5分区6团3营,直到1949年1月,最终改编为63军189师566团2营4连,1954年又改编为567团1连。

  1943年11月,晋察冀军区第1团进行了重新编制,从一个大团缩编成了包含5个步兵连的小团。1连由原1连和2连(这两个连来自红1团的红2、3连)合并而成;2连则是由5连和6连合并而来;5连则由原红3团的第3连与第12连合并而成;3连由红1团的第1、2、3营各抽调一个连所组成;而4连则是通过从红1团和红3团中抽调一部分连队构成的。这样的编制安排保证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连队仍保留了红军的血脉,特别是1连,它是完全由原红军连组成的。4连和5连的编制也沿用了部分红军连的阵地和装备。

  1944年3月,第1团被调归到教2旅,并前往延安进行毛主席的保卫工作。1945年8月,部队接到进军东北的命令。届时,第1团的2连已经被调出并重新编入了延安教导旅第1团。此时,第1团下辖的4个步兵连分别是1、2、3、4连。1945年9月,第1团的第4连(包括原红3团第2连)被拆分并编入了李运昌指挥的部队,而该连队最终并未保持下来。1945年12月,第1团与冀东18总队合并组建了27旅70团,并将原3个连扩编为3个营。

  1946年1月,1团团长丁胜率领第2营的4、5连调出,原第4连的前身为红3团的第3连,而第5连则是红1团侦察排的继承。1948年11月,第2营的4连和5连被分别改编为45军135师405团的第1连和第2连,其中405团的第1连也即为红3团第3连的沿革传承。之后,这个连队最终演变为54集团军162师486团的红一连。

  丁胜率领的第2营4、5连调出后,第1团又重新建立了新的2营,并恢复了4、5连。此后,第1团改编成了四野48军142师424团,随后又沿革为55集团军163师487团。其中,487团的9连最初的组成来自于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第3营的第1连,而这个连队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1月成立的红1军团红1师红3团第1连。487团3营的机枪连,其前身是红3团的机枪排,也属于红军连之一,是红3团所传承下来的4个红军连之一。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