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在沉阳完成首飞

最后编辑时间:2024-11-02 15:45:1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新华社沉阳1月30日电(记者王莹)由沉阳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主持研制的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29日在辽宁省沉阳市法库财湖机场成功首飞。据试飞员反馈,飞机动力充足、振动较小、操纵性能良好。首飞为下一步持续性试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机型的验证机于2023年3月25日在沉阳完成验证试飞,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以氢内燃机为动力的通航飞机。该验证机搭载的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基于“红旗”汽油机研发的国内首款2.0L零排放增压直喷氢燃料内燃机,功率为80千瓦。

  验证机首飞完成后,杨凤田院士团队结合未来应用场景不断推动技术完善,沉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北京锐翔氢能飞行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协同攻关团队,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功率以达到在通航机场的正常运行要求。本次首飞飞机主要核心部件初步实现国产化,发动机功率经台架测试达到了120千瓦。

  这款氢内燃飞机是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研制的“锐翔”电动飞机系列产品。经过13年艰苦攻关,“锐翔”电动飞机已经形成了双座、四座,陆上、水上,有人、无人,电动力、氢动力、混合动力等完整的新能源飞机谱系,形成了系列化、族谱化发展格局。

  沉阳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孙小平介绍,氢燃料内燃机飞机是以氢燃料作为推进能源的飞机,其碳排放量接近为零。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愈发重视以及航空领域碳排放愈发严格的控制,未来氢能飞机将会更受青睐。通过氢能飞机的研制与运营,推动氢能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可以推动我国在绿色航空领域培养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低空经济新兴战略性产业。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

  部分癌症发生在天生携带罕见基因序列变异的人群中,发现此类变异可改善早期癌症检测及促进靶向疗法发展。

  近日,科研团队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