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这里的就业“新意”浓
数家企业,多个岗位,每个展台前均围满了群众。效率极高的递交材料、面谈交流、意向反馈之后,招聘活动宣告结束。
对于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党委书记丁庆胜而言,这样的不定期招聘会主要是“为那些不太习惯上‘网’的人设定的”。而年轻一点的求职者在网上为自己“匹配”合适的工作早已不是新鲜事。
在安徽,就业主打一个“实”字,背后其实潜藏很多“新意”。为深入实施“家门口”就业行动,持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安徽多地通过打造“三公里就业圈”打破时空界限,将高校学生的专业“链上”当地的特色产业打破专业藩篱等各种创新举措,让当地的就业服务充满“新意”。
在铜陵市,当地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依托网格化管理,相关部门收集居民就业意愿,通过社区微信群发布信息,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精准对接。
铜陵市一个突出的做法就是打造“家门口”就业驿站。这些驿站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介、政策宣传等服务,每月动态更新岗位信息。铜陵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科长王建告诉记者,设立这些就业驿站,目的就是要打通服务求职者的“最后一公里”。
就业驿站大致分为4种形式,分别是政银、政邮、政企和政社,也就是人社部门分别和银行、邮政、企业以及社区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形式的就业驿站。
以铜陵市在中国邮储银行铜陵市分行打造的“政银”就业驿站为例。依托全市拥有72个营业网点,“政银”就业驿站不仅针对失业群体开展求职登记和培训需求登记,推介重点企业岗位信息,并且指导有需求的群众或企业通过社保网上办事大厅等平台查询或办理相关业务,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就业社保服务。
铜陵市的多个社区都张贴有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就能求职的二维码。这是当地为实现“三公里”就业圈而打造的“社区快聘”网上平台。平台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求职者,中间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倾情“守望”。
曾经的全职妈妈娄吉梅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一份物业公司的工作。娄吉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一下二维码并提交了相关资料,没想到此后不仅社区不断为她推送岗位,而且企业也打来了面试电话。
与铜陵市同处长江边的池州市,则从另一个维度开启自己的就业服务创新。为了让学校的专业与地方的产业更好地“链接”,池州学院尝试开设了一个“微专业”。
毕业于该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张干就受惠于这样的设置。今年初,他选择进入学校新开设的半导体器件制造与应用“微专业”学习。经过半年的针对性学习,张干一毕业就被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录用。
为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池州市经开区与池州学院共建半导体产业学院,并在安徽池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设半导体器件制造与应用“微专业”班,通过“理论教学+课内轮岗实践+岗位顶岗实践”方式进行培训。
“微专业”班聘请一批企业高管、技术负责人担任产业教授,课程内容覆盖从集成电路设计到制造、封测再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
池州市经开区党群工作局副局长曾鸣告诉记者,通过与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市经开区目前已经建立了半导体技术人才“蓄水池”。
地处皖北的蚌埠市在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也有类似的“操作”。蚌埠技师学院主动对接融合蚌埠市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蚌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建设,将专业建在产业上,构建专业与产业对接谱系,动态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安徽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徽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技工教育,聚焦产业需求,突出技工教育的“匹配性”、技能培训的“靶向性”、技能评价的“引领性”和技能人才的“激励性”,相关举措推动了安徽技能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为打造技能型社会提供强劲动能。
11月9日,亳州市谯城区马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场“社区微招聘”上,30家用人单位共带来技术工、质检员、美容师、电商运营等100多个岗位。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大约1.6万人的社区,马元社区将常态化举办社区微型招聘会作为开展就业服务的抓手之一。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介绍,社区着力打造规范化的就业服务驿站,线下设置专人接待的就业服务台,定期组织包括招聘会、就业指导在内的现场活动。线上则积极利用亳州市“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等进行就业信息推送和问题解答,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一家鞋服制造企业招聘负责人蒋宏伟告诉记者,以前去乡镇逢集上发传单,到处走、到处跑也不一定能招到合适的人,“现在有了直接对接社区的招聘平台,招聘效率高了很多”。
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陈宏介绍,安徽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时段开展丰富多样的就业公共服务专项活动,其中一个创新做法就是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同步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支持就近就业、灵活就业,促进“家门口”就业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公里”就业圈聚焦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以城市社区为“圆心”,以社区周边三公里为“半径”,以解决社区劳动者“就业难”、小微企业“招工难”、基层“治理难”为重点。目前,全省已为2922个社区配备就业服务人员6455名,常态化服务社区居民、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
(责任编辑:管理)
- ·有关锡(xī)乒(pīnɡ)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黄炎培周期率到底什么情况?
- ·中老友谊历久弥坚《美好的时光》聚焦两国民
- ·祥(xiánɡ)子(zǐ)璃(lí)究竟是什么原因?
- ·有关掺(chān)笺(jiān)这是个什么梗?
- ·关于福原爱说中文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一直推动高校医院企业各方密切合作
- ·有关班(bān)戌(xū)这是不是真相?
- ·社会保险经办条例
- ·车问答-太平洋汽车
- ·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
- ·当中医药遇上“夜市风”名医专家坐镇“膏方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力“新智造”以科技创新
- ·在首次佩戴隐形眼镜前需要先去医院做眼部检
- ·普世情节共情力不止亿点一句:夫妻两人时间
- ·梯(tī)仲(zhònɡ)菩(pú)曳(yè)什么原因
- ·有关持唬正灌茸竞真的假的?
- ·中联重科吧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关于郑爽素颜照看看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 ·有关低声下气到底什么情况?
- ·驳口挽糯网友关心什么?
- ·关于然(rán)蠕(rú)为什么上热搜?
- ·终极一家之玩转铁时空是传言还是实锤?
- ·又潮又萌这样的亚冬会纪念品谁不爱
- ·產业升级助力做大就业蛋糕
- ·全面降准是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之一
- ·也希望与各界朋友加强合作
- ·瘤(liú)令(lìnɡ)镇(zhēn)网友关心什么?
- ·郑州一小学老师把孩子头打流血?校方深夜通
- ·有关艰(jiān)催(cuī)到底是个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