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全民“发钱”这招可行吗?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10 14:26:5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文/观察者网 王慧、张菁娟】围绕提振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学家开出了各种“药方”,其中一个政策选项便是: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或者消费券。

  截至目前,中国并没有像一些欧美国家一样采取“全民发钱”的直接方案,但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推行了多轮消费券的发放。

  无论是发钱还是发券,都是短期刺激消费的手段,最终目的无外乎是用真金白银换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因此关于“全民发钱”的讨论再次成为热议焦点。

  在8月1日—2日举行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三届大湾区经济发展大会期间,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围绕上述议题,向观察者网表达了看法。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无论是发钱还是发券,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一些问题,比如说给谁发、发多少、以什么形式发等等。

  “中国有14亿人口,是每个人都发,还是针对特定人群?中国的地区很多,每个地区的收入水平也都不一样,不同地区发钱的金额怎么确定?”汪毅说,在内地一些城市每人发5000块钱,大家可能觉得不少,但到一线块钱,很多人可能觉得也没什么。

  在形式上,汪毅认为发消费券比直接发钱更加合适。“如果发现金,我估计有些人可能会存起来。而想用消费券更好地实现一个乘数效应,拉动杠杆,就要考虑怎么设置消费券的模式。”

  “我们和美国人不太一样,美国是个消费型国家,民众喜欢消费,因此政府给他们发钱、发消费券,他们可能会把杠杆放大。另外,美国也就3亿多人,而我国有14亿人,每人如果发1万块钱就是14万亿,这个量级是很大的。”汪毅提到,在支持“以旧换新”上,我国安排了3000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

  “如果发钱总量按照3000亿或者5000亿来算,那平均每个人发到手也就几百块钱,我觉得起不了什么作用,发得多的话,我们可能走美国那条路,发很多债,如果发很多债的话,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个钱直接给到想要扶持的产业呢?”他补充道。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