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芦(lú)楷(kǎi)网友是怎么说的!

最后编辑时间:2023-07-13 14:03:2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婚恋综艺(以下简称“恋综”)在2021年发展迅速,《我们恋爱吧3》《心动的信号4》《女儿们的恋爱》《怦然再心动》《机智的恋爱》《再见爱人》等纷纷占据了视频平台“爱优腾芒”的首页C位,B站也顺势推出了自己的首个恋综《90婚介所》。

  进入2022年,火热的恋综非但没有疲软,反而越战越勇。短短三个月,就有数档恋综相继开播,同时,诸如《缘来不晚》《美女与极品》等老牌恋综的片段也在短视频平台翻红。

  国产恋综如何在同题赛道下展开差异化竞争?各大节目组各出奇招,《半熟恋人》《春日迟迟再出发》《没谈过恋爱的我》等精准定位各婚恋群体的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人说,看恋综无非“吃糖”嗑CP,能让人看得开心就好,哪怕是强扭的瓜也没关系。还有不少人把恋综当成恋爱“说明书”,觉得看完就能在生活中“避雷”。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期《少数派对》,鲤鱼、波波和小渔一起来讨论。

  鲤鱼: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最近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婚恋综艺。这两年,国产恋综进入数量井喷期,去年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有七八部,今年我又蜻蜓点水地看了3部。也太多了吧?

  小渔:数量真的超级多好不好!我数了一下,去年有20多档,今年已经预告的也有20档——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我觉得是因为去年很多练习生的综艺不做了,所以制作方就把人力转移到恋综上来了。

  小渔:其实恋综的观众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像男性群体或者像你这种很酷飒的都市女性关注得就少一点。也有很多人不停地在恋综里面“吃糖”嗑CP,爽到或者悲伤到停不下来的。

  小渔:去年有一档恋综《再见爱人》是非常有胆的,它让一对即将结婚的情侣和三对即将离婚的夫妻一起去旅行。有很多人觉得这些夫妻其实还是很相爱,但就是过不下去了,于是就跟着他们一起情绪起伏。

  波波:其实对于我这种算有挺多年婚姻经历的人来说,这种节目还是挺现实的。因为这就是很多婚姻的现状——不少夫妻都是一边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一边把日子过下去了。《再见爱人》其实就是把婚姻中的这种隐秘状态放大了给我们看。所以对已婚群体来说,它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直面婚姻中不堪的一面,然后反思自己在遇到的时候,是去勇敢处理了,还是一直在逃避。

  鲤鱼: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两年恋综的新变化。以前的恋综,要么给你制造美好的恋爱泡泡,要么就是类似《非诚勿扰》那种很直白的相亲。但现在的一些恋综会给你展示爱情和婚姻的复杂性。最近我发现,有些恋综还会在节目中加入生活场景。比如说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一起在一幢房子里相处几天,暴露并解决问题。相比起来,过去那种相亲式恋综倒是在慢慢变少。

  波波:没错,带有真人秀元素的节目永远是观众的心头好。即便现在很多恋综里没有设置“观察员”,但其实每个观众自己都是“观察员”,我们大可以通过看嘉宾的问题来反观自己。

  鲤鱼:这么说来,恋综相当于我们在日常恋爱中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镜子里的嘉宾在感情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或许就能在自己的恋爱经历中避免踩雷。

  小渔:也没那么有效。毕竟很多时候我们观察他人时会马上意识到问题,但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可能就会失去那种敏锐度,没办法马上做出判断。

  小渔: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观众更成熟了,只用单纯美好的恋爱故事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在大多数人天然地认为真人秀可能存在剧本的前提下,恋综节目如果再展示恋爱的单一面,节目的可信度会降得更低。

  波波:说起展现恋爱的单一面,我想起之前有一对“住在热搜上”的璧人,两人从相恋到结婚上了一连串的综艺。其实一路都有人为女生叫屈,觉得两人在一起并不合适,这背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节目的设计痕迹太重,总是“按头”磕CP,但观众却并没有看到两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那些真情实感的小细节,所以很难产生共鸣。

  小渔:我觉得如果有一些东西超出了普通人的常识,肯定就值得推敲。比如有一档恋综里,一对夫妻每天要“亲亲”100次,不论到哪里都要“亲亲”。他们不用干别的事情了吗?这种“爱情”就很假。

  小渔:有些观众也很马后炮。节目播出的时候,大家惊呼“这是什么神仙爱情”,等到他们感情出了问题,总有人回头去刨那些节目的细枝末节,说哪些细节证明了他们之间早有裂痕……其实任何一段感情都经不起用这样的显微镜来看。

  波波:不过这也说明了,即使是有剧本的恋综,即使嘉宾时刻惦记着有很多摄像头在对着自己,他们也没有办法24小时不间断地去扮演另一个人。日常相处中,你总会暴露一些真相。不是说“唯有爱情和咳嗽无法掩饰”吗,其实不爱也是一样。

  小渔:我看了先导片,看完之后真是被尬到了,完全失去了继续追下去的勇气。里面的男女嘉宾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感觉连空气都快凝固了。看完他们的互动,就知道他们到底为什么会“母胎单身”!

  鲤鱼:但这的确是现在年轻人婚恋的一个“痛点”。这档节目专门请来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当“观察员”,肯定也是觉得男女嘉宾之间太尬了,所以要增加一些笑点。

  小渔:不会聊天这一点,在这个节目的男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相比之下,女生的表现大多数还是比较自然的,她们会有沟通的欲望,会关注你在想什么。但节目里有几个男生真的就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根本不照顾对方的情绪,只顾着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很好奇,这样的环节设计真的能帮这些从没谈过恋爱的年轻人开启一段感情吗?

  小渔:我觉得“母胎单身”的嘉宾就算上了节目,也只是多一个认识异性的渠道,并不代表能真正解决单身问题。男生女生之间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见第一面就知道了。

  波波:没错,节目更多的是给他们一个多认识一些异性的机会。就算不能谈成恋爱,起码也提高一下社交方面的技巧,以后跟异性相处就没那么紧张。

  小渔:不过既然愿意去报名参加这一档节目,这本身已经证明了他们心里有恋爱的欲望,这是第一步。之后再遇到合适的人,抓住机会也是能够脱单的。

  鲤鱼:“母胎单身”的人群,心中大概始终都有想谈恋爱的欲望,但有欲望并不代表就有行动。有的人内心愿望很热烈,但等到真的付诸行动时又是一张冷漠脸。

  波波:我觉得如果观众是“母胎单身”的话,最好不要去看这类恋综。不如去看看现实中那些正常恋爱的人是怎么做的,还更有帮助一些。

  鲤鱼:说到这个,现在恋综这么多,会不会也让大家在恋综里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导致自己很难再提起交流欲望去面对现实中的人?

  小渔:非常对。人有情感的需求,如果能通过看恋综的途径排解,可能就不需要真的去恋爱了。现在不少追星的年轻人就是在跟“纸片人”谈恋爱,导致很难对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提起兴趣。

  小渔:我先说一个,大家有没有看《脱口秀大会》?去年里面红了一个叫Rock的脱口秀演员,他的一句金句火遍全网,那就是“人类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就是看别人搞对象”。我发现他今年竟然成了恋综《春日迟迟再出发》的嘉宾。曾经吐槽别人爱看恋综的人,如今自己亲身投入这项事业中,我觉得这事还挺有趣的。

  鲤鱼:《春日迟迟再出发》这个节目本身聚焦于离异人群。好像还是跟《再见爱人》是同一个团队出品的?

  小渔:对。这个团队挺擅长洞察人性,做起节目来也非常有耐心。他们可以在节目录制前就让嘉宾放下心理包袱,出场就把自己过往的伤疤袒露出来。但说实在的,当节目组决定要做一档这样的节目时,或许已经带了“偏见”。他们把一群离婚的人聚在一起,看他们之间有没有火花,但谁规定离婚的就一定要找离婚的,离异带娃的就一定要找离异带娃的?

  波波:这就是个悖论了。除非去大街上随机拉一些单身的素人,不然节目组就一定会对嘉宾有选择。只要有选择,就必然会有预设。

  鲤鱼:说到“名场面”,吉林卫视的《缘来不晚》是让大爷大妈作为相亲嘉宾登场,他们直来直去的话语着实把网友们逗乐了,节目也成功破圈,增加了不少年轻粉丝。你们看没看过?

  小渔:我没看过正片,但看过不少片段,这个节目基本上每个场面都是“名场面”。但说实在的,我希望大家先把笑点放在一边,因为更需要被关注的是节目里真真切切表现出的老年人对于情感的需求。大家都有老的一天,我看这个节目,有时会感觉很害怕。

  波波:对。为什么老年人就不能谈恋爱?这个节目起码能给大家普及这样一种观念——老年人不光是你的爹妈或者爷爷奶奶,他们也有合理正当的情感需求。

  小渔:这节目有一期我看了还挺唏嘘的。有一对大爷大妈彼此感觉都挺好,但大爷回去之后就反悔了,原因是他儿子反对。基于现实的考虑,他没有再和大妈发展下去。我看完很伤心,觉得人的一生很短,到了夕阳红的年纪更应为自己而活。作为子女,如果你自己没有时间去陪伴父母,现在有一个人愿意跟他做伴,给予感情慰藉,为什么还要反对?我真是又生气又心疼。

  波波:可能节目红了之后,大家都来讨论,越来越多人觉得这种情感需求是正常的、值得鼓励的,慢慢就会改变一些人的固有观念。

  小渔:所以如果让我评选恋综Top 1的话,我一定选《缘来不晚》。虽然它制作得比较粗糙,但整个节目都很真情实感,非常有力量。

  鲤鱼:我还了解到有另一档聚焦乡村婚恋的节目——《乡里相亲》。这个节目也没有特别精细的包装,除了老年人组建家庭,还有农村青年过年返乡坐在一起相亲,互相说说条件,然后决定两个人要不要结婚扯证。

  波波:现在大部分恋综都太过聚焦于大都市的青年成功男女,这些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仿佛人生唯一的不如意就是没谈过恋爱或离异过。也难怪有网友开玩笑说,看完这些恋综之后,觉得自己不配谈恋爱。希望能有更多恋综走出这个小圈子,看看更广阔世界里的人。

  波波:肯定会啊,但我觉得综艺节目更多时候是一个社会整体趋势的反映,比如现在全社会都鼓励大家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恋爱、去组建家庭,恋综也在反映这一点变化。

  小渔:我觉得,恋综的节目形态在这一两年总体进步不小。相较于以前的单一形式、单一人群,现在的恋综无疑更多元。但大家不要对恋综抱有过高期待,毕竟再怎么好看,它也只是一档综艺,不要期望恋综来指导你的生活,更别在恋综上投入太多情感和精力。

  说到底,恋综是鼓励大家去勇敢追爱,但追爱还是要靠大家真真正正地去行动。想脱单的人应该好好投入生活,寻觅可以发展的对象,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人家交流。

  波波:对。我觉得恋综最大的价值是其衍生话题所引发的思考。比如蒋勤勤和陈建斌参加恋综后,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引起了话题,网友们连续好几天热烈讨论这一对夫妻的相处到底是否平等。这种讨论是比节目本身更有意义的东西。

  鲤鱼:没错,恋综一定是借着这些话题把感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暴露在大家面前,然后引起探讨和思考,光吃糖、嗑CP是不够的。今年很多新恋综正在录制,我也期待,正在蓬勃发展的恋综队伍里能诞生出更多展现真实、引发思考的节目。作者:吕航

  吴於人则表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校内外的科学教育场馆资源、专业的科学导师,还需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7月10日,北方高温天气继续发力,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还是高温天气。

  现在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已经不再是“只可远观”,VR技术让游客化身兵马俑,近距离感受千年前的威严秦俑。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说,创新和现代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更新》报告认为,由于政策支持、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的积极推进。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做了准确把脉和系统部署。

  7月9日晚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S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中国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范本。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迅速进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算力增长的趋缓和物理模型的逐渐复杂化,传统数值预报的瓶颈日益突出,研究者开始挖掘新的气象预报范式,例如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来预测未来天气。

  在北京日前举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未来 新一代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新一代软件生态图谱”首次发布。

  多地气温迈过40℃,北方一些地方成“火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不再罕见……连日来,高温天气持续强袭,一些地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中性氢的21厘米谱线为宇宙黎明与第一代星系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探测手段,利用21厘米谱线探测宇宙黎明与再电离也是SKA最重要的科学目标之一。

  分别为短突黄隐肩舞虻、合斑黄隐肩舞虻、九曲溪黄隐肩舞虻、方突黄隐肩舞虻、武夷山黄隐肩舞虻。目前,相关科研成果已在昆虫分类学期刊《昆虫分类学报》上发表。

  7月3日至6日,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视频致辞。全国近700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用人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100多位院士及高校书记校长,3000余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方代表参会。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始终重视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采取了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允许孕哺期女性延长项目周期、提升女性专家评审参与度等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71种,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6日召开的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暨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介绍,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位列前10。

  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7月5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举办“科研与科普”系列活动。两年一度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我国地球科学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之一,本届大会有近三千名专家学者和学生注册参会。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视为全球AI行业风向标。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来自全球的超400家AI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拿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等“新赛道”上的“硬核产品”,

  昔日缺水缺肥的南疆麦区,通过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小麦产能整体提升,冬小麦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