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国际社会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最后编辑时间:2023-07-22 13:14:2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是走向冲突还是繁荣,历史是走向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对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中华文明博采众家之长,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时至今日,汉族的“元宵灯会”、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民俗活动广受欢迎;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土司遗址等民族瑰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侗族大歌、藏戏等民族传统艺术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到传承和保护……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也是中国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埃及赫勒万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艾哈迈德·纳瓦尔曾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与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们一起走进新疆,饱览当地壮美自然风光和多彩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当地不同民族和谐相处、共创美好生活的团结友爱。“在当地一家小餐馆,我看到不同民族的人坐在一起分享美食、谈笑风生。”

  俄罗斯东方学家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认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体现在中国创造了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在这里,人权得到尊重,民众民主参与的权利得到保障。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盛夏敦煌美如画。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见证了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也见证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向世界,中华文明同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文明在这里汇聚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一个缩影。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是成就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原因、重要路径。在世界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中国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出发,以批判的精神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不断增加中华文化的广度和厚度。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

  “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娜·东琴科表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关键词,和谐共生始终是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金钥匙。

  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把握中国文化演进的指向,中国在与世界文明的深度互动中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不但汇聚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开辟了广阔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广泛包容性的国际合作,旨在与拥有不同文明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发展道路的各国相互协作。”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奥列格·季莫费耶夫说。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坚持多边主义、平等对话,“为世界朝着更包容、更高效和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提出了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10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互尊互信、和谐共生,阐述推动世界文明在发展中谋共赢、在合作中同进步的中国主张。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中阿双方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这充分展现出中国对不同文明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态度。”希腊国际问题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表示,2019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时强调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希腊学者深受启发。不同文明只有加强对话,互学互鉴,各国才能携手共建美好世界,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中国倡导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认为,中国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而是倡导包容互鉴、共同前进,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昭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人类文明的光明前途。“中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积极与外部世界保持交往,推动了文明交流互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语言与文化研究学院副教授哈内斯·费尔纳表示。

  “去年以来,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什么。我们发现它是开放包容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这毫无疑问也应该成为全球现代化的特征。”阿尔巴尼亚全球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尔塞拉·穆萨贝卢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迈上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续写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本报记者 张志文 张博岚

  科学家们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其被称为“奇异的五夸克”。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以极高的能量让两束质子发生对撞,从而发现了这一新粒子,最新发现的五夸克粒子包含一个奇异夸克。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付道林领衔的小麦生物育种团队建立了快速基因克隆技术体系——性状关联突变体测序技术,在小麦中克隆到一个新型抗条锈病基因YrNAM。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加快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我国也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先进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加快质量强国建设。

  马依彤、邓景辉、刘中民、李桂科、李德生、陈章、范代娣、柯卫东、袁守根、唐立梅等10人,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

  在运行成本方面,此装置采用储能和电磁驱动技术,运行仅消耗电能,单次实验消耗电能仅1千瓦时左右,便于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专家容易告诉记者,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将月面着陆器和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为进一步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搭建基地资源共享平台,为基地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开展联合行动,形成品牌效应,日前,在中国科协指导下,上述五家单位共同组建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联盟,并发出倡议。

  石墨烯是单个原子厚的碳,2004 年,英国剑桥大学科斯提亚·诺沃肖洛夫博士和安德烈·盖姆教授通过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薄片的方法,得到了稳定存在的石墨烯。例如,石墨烯膜看起来是透明的,而不是通常在显微镜下出现的黑色,这表明其结构中还包含其他元素。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未来制造业会是什么样?科学家们如今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原子制造。原子制造就是逐一精确地操控原子去制造产品,构筑原子级细锐、精准、完美而且具备超常规物性的产品。

  近日,我国新增一个地面微重力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制建设的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

  如果把量子芯片比喻成人的“心脏”,那么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就相当于“大脑”,量子计算应用软件则是“四肢”。

  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命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势必失去发展主动权、削弱发展安全性,持之以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于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9日14时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和电力保供再添利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指示,并勉励青年研发人员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当前发展的太赫兹电子加速基于自由空间的太赫兹源技术,太赫兹波产生后,经收集、传输、偏振转换,再聚焦至用于加速电子的波导结构。研究团队近期发现了太赫兹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相干放大机制,能够实现高功率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相干辐射源。

  在中国与加拿大科学家的共同记述下,一块大约1.25亿年前、展示肉食性哺乳动物袭击较大植食性恐龙惊险时刻的化石呈现于公众面前。这一发现再次挑战了“恐龙在白垩纪期间几乎没有受到同时代哺乳动物威胁”的观点,相关研究成果18日发表在《科学报告》。

  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18日在上海开幕,会议发布了《2022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10个中药新药。参葛补肾胶囊、芪胶调经颗粒、淫羊藿素软胶囊、广金钱草总黄铜胶囊等具有明确临床价值的中药新药的上市,发挥了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的独特优势。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修复、海洋垃圾治理、海洋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力和线

  美国科尔盖特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根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发现了暗星存在的证据。这也可解释为什么以前没有观测到暗星,因为在韦布望远镜部署之前,天文学家缺乏有力的工具展开观察。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