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沙市镇:羊肚菌抢“鲜”上市可望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最后编辑时间:2025-03-23 08:38:2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3月19日,春光正好。沙市镇长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温度仍保持15℃左右,一朵朵形似羊肚子的菌子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个大肉厚、肥硕饱满的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菌垄上,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天气好,羊肚菌的产量比去年高不少。”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竹发介绍,今年村上共种植了30多个大棚,每个大棚产量约250斤,每斤价格能卖到80元,总收入超50万元,羊肚菌已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村民罗首炎便蹲在大棚里忙碌起来。只见他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扶着羊肚菌,小心翼翼地从菌床中分离出菌腿,再轻柔地放进箩筐里。“早上的羊肚菌最新鲜了,不及时收割,口感没这么嫩了。”作为采菌老手,罗首炎对采菌的要点颇有心得。

  采收下来的羊肚菌经过分拣后,个头大、品相佳的按80元/斤的价格售卖,个头稍小或不够饱满的则按60元/斤售卖。“即使当天没卖完,烘干后也能按600多元/斤的价格销售。”基地管理负责人戴尔昌介绍。

  长春村种植羊肚菌已有3年,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刚采收的羊肚菌会趁着新鲜送到长沙、浏阳的饭店和老顾客手中,一部分通过冷链运输运送到广州等地,“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斤。”

  羊肚菌是一种非常“娇贵”的作物,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极高,种植难度大。“羊肚菌适合在温度15℃、湿度70%的环境下生长,为此我们加装了喷淋系统,还在大棚外覆盖了一层黑膜,确保大棚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戴尔昌表示,基地还从湖南农业大学菌类研究所引进良种和营养包,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延长采摘期,今年长春村引进了耐高温菌种。“耐低温菌种一般在3月下旬全面成熟,而新引进的耐高温菌种可采摘至4月。”戴尔昌说。

  为了发展“一村一品”,3年前,长春村将羊肚菌作为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引进,采取“村集体+农户”合作的模式,投资140余万元,打造了30余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

  “今年基地里每个大棚的平均产量约为250斤,预计总产量超7000斤,除去人工等种植成本,预计能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颜竹发算了笔账。

  羊肚菌不仅撑起了村民的“致富伞”,更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我们采取轮作模式,一年四季都需要人手,忙的时候要雇佣20多人同时作业。”戴尔昌介绍,基地会优先聘用村上的脱贫户、监测户,每年发放工资10余万元。

  等到了5月,基地将轮作种植鸡肠子辣椒,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收益。“接下来,村上将根据销售情况拓宽种植面积,让‘小产业’激发出‘大活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