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芍陂楚国才最后定都寿春?

最后编辑时间:2024-04-17 14:46:3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寿县的安丰塘古称“芍陂”。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芍陂比都江堰还要早上300多年,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活化石”。

  为更多了解安徽楚文化,记者采访了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松。作为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近年来主要从事淮河流域水利史研究,尤其专注于楚国芍陂历史研究。

  学界一般认为,芍陂是2600多年前由楚国人孙叔敖主持修建。他之所以能修建这样大型的水利工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获得楚庄王支持,被任命为楚国令尹,可充分调动楚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芍陂的建成也极大促进了江淮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后整个江淮地区进入到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铺平了道路。

  李松说,芍陂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塘”,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根据上世纪出土的包山楚简记载,寿春在芍陂建成后,一度成为楚国的粮仓和马政之地,是楚国在东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战国后期,楚国被迫东迁后选择定都于寿春,事实上与芍陂的开发与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经2000多年,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但芍陂却一直延用至今,灌溉面积维持在67万亩左右,占到整个寿县地区农业灌溉的一半以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