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14 13:48:2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86年前的冬天,侵华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大肆屠戮,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残忍杀害。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至今身上留有伤疤。

  夏淑琴数十载坚持为历史线年,夏淑琴前往日本,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2006年,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假人证”,老人愤慨赴日应诉,并当庭反诉对方侵犯名誉权,官司最终大获全胜。

  这个自认为已是小男子汉的孩子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我有责任把我们家的故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1937年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大肆屠戮,鲁照宁的二爷爷鲁葆寅被日本兵开枪打死。家族中还有多位亲人在侵华战争中死去。

  “2024年,将是我捐赠生涯的第20个年头,也是我的退休之年,我退休后希望能发挥余热,到纪念馆当志愿者、做英文翻译,与更多国际友好人士一道‘追光’。”鲁照宁说。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中的照片无论看过多少次,依然带给我极大的心理震撼。”

  杨筱艳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些年来,她切身感受到,孩子们对南京大屠杀惨案的了解越来越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知晓度也越来越高。

  “对80多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通过影像资料看到同胞遇难、文明罹难,内心非常悲痛。”

  “和平是多么宝贵,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当被尊重、温柔以待。”乐筱懿说,她未来想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为守护世界和平、捍卫人类正义、捍卫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