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红四方面军将帅合影这位少将为何能居中坐在徐帅旁边

最后编辑时间:2024-05-07 13:14:4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残酷战争中培养许多能征惯战的名将。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出身红四方面军的将领担任过大军区级正职,像许世友、陈锡联、王新亭、洪学智、陈再道、徐立清、秦基伟、郑维山、杜义德、李成芳、李德生、尤太忠等等。

  在1986年6月时,徐帅与部分四方面军将领合影:左一是秦基伟、左二是洪学智,左三徐帅夫人,左四徐帅,左五李德生,左六陈再道,左七陈锡联。后排:右一杜义德,右四徐深吉,右五郑维山等人。

  在照片中,曾经被授予少将的李德生将军,为何能居中,坐在徐帅旁边?要知道,他身后和身边的将领,军衔不是上将、就是中将。

  李德生在1930年加入红军,那时候才14岁。先后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苏区,开辟川陕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他的职务并不高,也就是连级职务。

  抗战爆发后,他在129师385旅769团排长,陈锡联是他的团长。在抗战八年中,李德生在军事上得到很大历练,一路升为太行军区二分区团长。

  抗战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担任17旅旅长。他在“王疯子”王近山、杜义德的领导下,参加定陶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襄樊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6纵有多能打,在刘邓首长心中一直扛大旗,定陶战役、跃进大别山、豫北战役、淮海战役等,每次都是凸显6纵能打硬仗的一次时刻。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12军军长。在特殊时期,他被调安徽“三军两支”,制止武斗,稳定地方、促进生产等得到上级调重用,被调任入京工作,进入军队中枢。同时,又兼任12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等多项职务。

  1970年,他担任总政部主任,1971年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他被选为党的副主席一段时间。几个月后,调任沉阳军区司令员,在沉阳军区工作长达12年。1985年,被调任新成立的国防大学担任政委。

  1986年6月,部分四方面军将领与徐帅合影,李德生曾担任过副主席一职,足以让他居中与徐帅坐在一旁。他旁边的陈再道、陈锡联虽然是老首长,但此时已经退居二线了。另一侧,洪学智、秦基伟都是现役,按照资历、军衔坐是正常的。

  后一排,像杜义德、郑维山都是开国中将,而且也都担任过大军区司令员,比起第一排几位,他们站在第二排也是正常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