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的智驾阳谋:一号工程

最后编辑时间:2024-06-19 07:46:4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此背景下,国内高阶智驾领域的玩家纷纷加码,推动高阶智驾“卷“上新台阶。除了大模型、云端、智能系统等能力以及激光雷达等硬件设施,还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对产品进行优化迭代。

  当前大多数车企的路径是:技术部门进行测试——推向市场;而赛力斯在此路径之外,还引入了“一号工程”,即让大量内部员工参与智驾体验活动,深度了解智驾,从用户思维出发,通过观察用户在智驾体验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行为的变化,有针对性提出更精准的产品服务及传播 策略,为智驾推广助力。

  “一号工程“是赛力斯内部的说法,对外更为人所熟知的名称是”AITO问界系列智驾体验活动“。AITO问界由赛力斯汽车和华为联合设计,已经推出了问界M5、M7、M9三款车型,广受市场好评。

  今年初至今,AITO问界智驾体验活动已相继开展问界M9及问界新M7、问界新M5系列车型的智驾体验。目前累计参与新用户已超过700人。

  他们多为集团内部普通员工,来自各个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几乎未有过任何智驾或整车技术背景,有老司机、也有驾龄不到一年的新手司机,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最长的员工超过50岁,大部分以30-45岁中青年为主。

  从去年12月开始,这些“智驾小白”陆续成为“一号工程”的主角。智驾路线覆盖全国,贯穿南北东西,包括哈尔滨、拉萨、三亚、厦门、大理、川西、杭州、广州等百余个城市,覆盖高寒、高温、高原、高湿等各种自然路况及各大城市的复杂路况。

  这个活动的想法最初是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提出来的。源自他本人的一贯做法,公司的每一款产品,张兴海都要跑遍全国各地亲自去做产品体验,尤其是川西比较恶劣复杂的工况去做试乘试驾。

  2023年春节期间,张兴海拉着研发、生产、销售等骨干员工就出发了,历时41个小时跨越2200公里,一路不停歇轮流开车到达拉萨。团队大多数成员是第一次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体验这场AITO问界系列与其他高端品牌燃油车PK的“川藏之行”。

  “如果我们的高管团队核心人员,包括我自己,都没有亲自开,或者开了之后不认为这个车好,那我是不会把车交付给用户的。一定要体验之后自己满意、质量过关,才能上市交给用户。”张兴海曾经在多个场合对内对外都表达过上述观点。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个活动项目被称为“一号工程“,让用户满意——这既是关系公司生存的头等大事,也是赛力斯汽车真正践行”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宗旨的体现。

  从最初以电器弹簧、汽车零部件等业务起家,到后来进军整车业务、转型新能源汽车领域,再到与华为深度合作,赛力斯准确洞察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点。

  去年5月问界M5智驾版上市,大量用户自发拍摄的智驾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AITO问界用户中心也陆续开始智驾直播。业界评价中国的智驾元年实际上是从问界M5上市开始,如今流行的智驾直播,也从那时候开始萌芽。

  去年9月份,全新升级的、带有智驾功能的问界新M7上市即大受追捧,再到12月底为用户带来领先不止一代极致新体验的问界M9上市,两大爆款车型助力赛力斯触底新生,创下新纪录。与此同时,销量的持续攀升,也意味着市场及用户的支持与选择。

  尽管已受到资本市场、终端市场的高度认可,但赛力斯更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也暴露了其更大的“野心”以及善于抓住机遇并迅捷行动的果敢。

  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65%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

  截至目前,AITO问界用户智驾累计里程达1.35亿公里。其中智驾版车型销量占比超过50%;MPI平均接管里程数达到350公里以上,每天的智驾训练里程数超过了3000万公里。

  这一数据水平已经领跑行业,但还可以锦上添花。当前,智能驾驶更多是作为辅助,如何给人带来更好地驾驶体验、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除了大量的理性数据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还得落脚到人及其感受。

  不同于其他车企的智驾活动大多邀请车主参与,赛力斯汽车还邀请大量员工以用户真实用车场景的第一视角开启不间断的体验,形成常态化体验反馈机制。

  当前,AITO问界的智驾能力已属于领先,当部分车企还处于堆硬件,甚至连无图智驾都还未开通的情况下,赛力斯已经开始研究用户的智驾心理和行为,帮助用户更快更好地使用智驾。

  在定量数据之外,“一号工程”还提供了定性的反馈,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观察,深刻理解智驾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去迭代、优化产品。而且从更加纯粹的用户视角出发,更能贴近车主的感知和痛点,提供更有温度的反馈意见。

  也就是说,高效的技术测试,结合普通员工智驾行为反馈,智驾“硬数据”与用户“软感知”结合,一方面推动智驾不断获取数据学习迭代,一方面也加深企业对用户行为及智驾心理变化的理解,是赛力斯“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宗旨的体现。

  当然,赛力斯的目标还不止于此。通过持续、高频的各类场景化体验,传播智驾、推广智驾,让更多普通用户从最开始不了解智驾到形成正确的认知,从怕开到想开、敢开,再到信任和依赖智驾,快速建立用户智驾心智。

  智驾赛道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大众对智驾的新技术、新认知也是一个持续接受、形成的过程。这一客观规律也在智驾体验活动的数据化呈现中得到了印证。

  赛力斯的“一号工程”分享会安排在每周一晚上雷打不动,上周刚刚完成体验活动的赛力斯员工畅谈智驾体验感受,并通过数据展现当期活动的整体情况,包括智驾里程占比、心理变化趋势、自动泊车成功率、接管次数乃至销售线索等等。

  绝大部分接触智驾的用户,都经历了从怕开到想开、敢开的心路历程。数据显示,参与体验活动后的员工,有97.5%在购车时会将智驾功能作为关键考虑因素。”

  同时,深度体验后员工对智驾也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即智驾并不等同于自动驾驶,尤其在城区等复杂路况下,智驾需要人驾配合,以达到最优的驾驶体验。

  调研数据也显示,在目前参与体验的员工中,选择“人驾+智驾是最安全的驾驶方式”的人数占比超98%。

  作为一个深度自驾游爱好者,13年资深老司机舒洁有着40万公里驾驶里程,但在参加活动之前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快把驾驶权交给一辆车。

  在从杭州到南京的智驾体验过程中,智驾里程达到2600公里,占比超80%。“刚开始用智驾模式时,心里还是有点发慌。逐渐熟悉之后,发现它是非常强大的,包括变道超车的处理、近距离跟车启停等。”

  对于智驾的逐步认知是在具体的场景化中感知到的。舒洁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进入隧道之前是晴空万里,穿过隧道就迎来大暴雨,车窗外可见度极低,但智驾模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开得稳稳的,整车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舒洁直言,体验结束后自己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购置了一台属于自己的问界M5。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每期分享会上还有很多。不仅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比较偏传统的汽车行业公司,能让每个员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分享、去表达,这在其他公司是很难想象,即便在互联网公司也很难看到这样的氛围。

  与多位赛力斯内部人士进行了交流后我们发现,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困境时需保持“定力”,取得成绩后的“定力”更不可或缺。

  关于智驾的“一号工程”是一个缩影。赛力斯通过多年技术沉淀与精准的市场把握,完成了自身命运的“多级跳”。尤其在诸多中国汽车品牌加速转型的当下,赛力斯给了产业、行业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范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责任编辑:管理)